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前锋区各级帮扶部门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精准发力——
干群齐行动共筑小康梦
连日来,前锋区各级各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持续深入各自联系广州台式机回收公司_企业旧电脑快速收购的贫困村,对各自联系帮扶的贫困户进行“再查摆问题、找差距”,查看精准扶贫项目建设进度,与镇、村干部一道为贫困户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作为2016年预脱贫的17个典型贫困村,因多年来无支柱产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加之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制约着全面小康的进程。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前锋区各级帮扶部门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精准发力,切实把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点上、根上。
“输血”变“造血”精准发力拔“穷根”
6月9日,正值端午佳节,广兴镇寨坪村1组村民王大学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孙子、孙女正围坐在一起“折粽叶、放糯米、缠棉线”,不大的院子里回荡着久违的欢声笑语。
“老王,为你家规划的脱贫项目实施得怎么样了?你家目前还有哪些困难?”……当天,与王大学家结对的区委宣传部帮扶责任人再一次来到广州台式机回收公司_企业旧电脑快速收购他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个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
“精准扶贫政策给我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我对自家年底脱贫也更加有信心了。”王大学高兴地与帮扶责任人交谈着。
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及其致贫原因,区委宣传部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寨坪村贫困户家中,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摸清了村情民情。王大学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因其患有脑梗塞、脚骨关节炎,妻子患有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绝大部分家庭收入均用于他们的看病治疗。
今年以来,随着前锋区重点关注“四类人群”,通过开展“四大行动”基本救助、“五位一体”精准救助和“三大平台”便民服务等措施,王大学一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要真正致富奔小康,难度却不小。
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关键是要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鉴于王大学的儿子及儿媳本身具有外出打散工的经历,结合其本人愿望和诉求,区委宣传部联系区人社局,对夫妻俩进行培训后,推荐到前锋本地人在广州开的工厂里务工,主要从事制衣生产工作。
“儿子、儿媳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对我们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我们家的收入不仅可以维持自己和妻子的治疗,甚至还有不少结余。加上又发展起了小家禽及花椒产业,未来的生活可有盼头了。”王大学激动地说道。
全覆盖结对“私人订制”到农户
“有了结对干部相助,我们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希望更大!”和寨坪村的王大学一样,桂兴镇双村村8组村民刘廷中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60多岁的刘廷中没读过多少书,因其与老伴都长期患有慢性病,平时用药开销非常大,仅靠儿媳在外打散工来维持家用,但无技术,收入低且不稳定,加上孙女还在读书支出大,全家人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为帮助刘廷中家摆脱困境,驻村干部与结对帮扶干部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私人订制”帮扶计划。早在年初,就为他家争取到了低保政策兜底,并为他和老伴实施医疗救助,使其住院治疗费按新农合规定比例报销后,每年还可享受一次性的医疗救助金,同时在贫困户慰问时给予特殊照顾。
在项目救助方面,帮扶干部鼓励其发展养殖业及青脆李产业,并送去鸡苗30只,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放养,还推荐刘廷中看护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其老伴周兴瑞也到村上做起了保洁员。
“预计到年底,鸡出栏可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失独补贴12000元、低保8100元,以及看护污水处理厂、做保洁员的7000多元收入,脱贫不用愁!”刘廷中坦言。
“只有摸准了扶贫对象的人数、分布、状况、造成贫困的根源,才能明确‘扶谁的贫’‘怎样去扶贫’,才能有效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区脱贫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介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前锋区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组织28名区级领导、57个区级部门和驻区单位、1342名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全覆盖结对,精心筛选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并组建驻村工作组,对辖区内所有贫困群众按其各自实际“私人订制”扶贫项目,让扶贫效果更明显。
“通过连日来的逐户走访、查摆问题,让我们找到了工作上的差距。”区安全环保局负责人说,他们将积极敦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并通过倒排工期、与施工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方式,确保各项脱贫攻坚项目如期完工,为贫困户早日脱贫奠定基础。
基础大改善群众生活更幸福
“真没想到,水泥路还能硬化到我家门口。”说起道路通畅,龙塘街道办事处黄锋村3组村民蒋富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想起以往路不通的苦处,他边说边摇头,“我养的鸡、鸭,都是喂的粮食,生态环保,但以往交通不便,我只有徒步把鸡、鸭背到场镇上卖,有时当天卖不掉,又为了不往回背,‘贱卖’是常事,耗时耗力还挣不到钱,我们做梦都想路通到家门口。”
“路通了,前锋很多农家菜馆也与我达成了收购协议,等到鸡、鸭长大了,业主直接到家里来买。如今,农产品出得去、进得来,不仅省时省力,还卖得起价钱。”路硬化到了家门口,蒋富胜有说不完的好。
2016年,黄锋村作为前锋区17个整村推进脱贫村之一,包括修路、易地扶贫搬迁、整治山平塘、农田水利建设、文化惠民等在内的一大批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村主任罗仕华盘算着:“今年光是在撂荒地里套种的花生,每户村民就可获得收入近1000元。”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黄锋村发展的‘瓶颈’,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黄锋村脱贫攻坚行动’的首位。”该村帮扶单位区地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黄锋村正在全力实施村务活动室、文化室、公厕、文体广场、产业便道建设以及安全饮水、“三建四改”、宽带乡村等攻坚工程,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基础设施改善了,扩大柑橘产业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等也指日可待,这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今年底,一定会顺利摘掉‘贫困帽’。”黄锋村“第一书记”曾庆忠说道。
原标题:干群齐行动共筑小康梦(来源: 广安日报 周君 前锋记者站 陈定军)
我要评论